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家里经济遇困 宁波大数据自动宁波夜生活找到你

[复制链接]

2828

主题

0

好友

9258

积分
级别
9 管理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9-11 20:0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谁家里经济遇困 宁波大数据自动宁波夜生活找到你柴米油盐和衣食冷暖,这是最基本的民生。对于困难群体而言,救助门槛的高低、救助申请流程的难易、救助金的多寡,无不连着。记者了解到,宁波市民政局启动了线下主动排查和线上自动预警的方式,依托智慧救助服务联合体(即“助联体”),将救助政策送到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手中,将救助服务送到百姓的心坎上,让那些因病、因残或因能力陷入贫困、窘迫生活境地的家庭重新“站起来”,确保共同富裕上“一个都不掉队”。
  在民政管理端后台的救助大数据一览中,海曙区地图上分布着星星点点的标记,便民服务中心、特困供养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机构等网点清晰可见。点击任意一个网点,都能进入看到网点详细信息。在救助指标中,救助次数、关爱人群、救助资金支出等都为实时数据。
  宁波公共信息服务运营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刘余静表示,为救助资源的分配和布局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市民政局利用大数据精准绘制了需求地图和资源分布图,通过需求地图直观呈现困难群众人群分布、需求分布、需求量、需求集中度等指标。
  记者看到,资源分布图包括全区12个社工站、314个便民服务中心、38家养老机构、20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49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43个救助服务项目等。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清楚轻松地获知身边的救助资源。
  未来,大数据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或许在前去申报救助之前,数据就已经在电脑系统里“跳”出来,帮助更加“主动”地去发现识别到谁是困难群众了。
  “打个比方,大病住院花费到一定金额,我们的救助系统就会自动查找这户家庭,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宣传救助政策,经本人同意并授权核查其家庭经济状况,如果符合救助条件,就纳入到相应的救助保障范畴。”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这套未来的“大救助系统”蓝图里,将会实现救助一件事的多部门联办。宁波夜生活一旦民政部门认定困难群众的救助身份,将能同步享受到住房、教育、医疗、人社等套餐化的救助服务,从而实现“零跑腿”享受到诸多救助保障。
  (化名)一家四口住在海曙区石碶街道石碶社区,2019年底,他因脑溢血导致肢体一级残疾,生活无法自理,家中还有2个孩子需要抚养,妻子只能偶尔打零工补贴家用。海曙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在救助数据比对过程中发现的情况,帮助他申请了低保,并给予临时救助,2020年各类救助金合计约8.2万元。
  经济问题解决了,但后续的康复、生活、家庭教育怎么办?海曙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利用“链上救助”助联体为“链接”各类资源,如联系浙东骨科医院康复医生上门传授居家康复疗法;为其家进行无障碍设施;还通过“童舟共济”困境儿童成长项目,为孩子提供学习、人际交往、生活等方面帮助。
  “线上,可以通过助联体为困难群众提供点单式、菜单式的服务;线服务热线,获取相关的救助服务资源。”海曙区民政局工作人员郑豪介绍,“链上救助”助联体是由海曙区民政局牵头,协同医保、住建、人社、教育、残联等28个部门和群团组织,以及40多家枢纽型社会组织,宁波夜生活通过线上“链上救助”平台及线下智慧救助服务中心,链接近4000家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居民互助类社会组织,与区域内养老机构、卫生医疗机构等服务资源联动,帮救助对象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我的手工制品卖得不错,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能赚上万元,儿子的学费也有保障了。”正在海曙区周江岸旁的工作室做手工香囊。过去她靠领取低保、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度日;现在,摇身一变成为布艺文创产品“匠人”。
  51岁的是一名听力残障人士,常年待业在家,家中还有一个未成年的儿子,整个家庭仅靠丈夫做保安的微薄收入和困难补助生活。
  近两年,海曙区民政局、区残联和公益组织多方组织帮扶下,通过参加“手拉手,师带徒”“四明探农赋能增收”等项目,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努力发掘自身潜能,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如今,不仅学会了制作手工布艺品,她制作的眼罩、手袋、发带等布艺品还很受市场欢迎,月均入账近5000元。
  “我已有能力反哺社会,也想帮助那些像我一样的人,教他们手艺。”海曙区民政局为她开设了“工作室”。希望将来能带徒弟,让困难人群也能凭自己的劳动致富,在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实现其个人价值。
  “救助绝不只是单单给钱就行了,我们还必须提供物质之外的一系列配套措施,让困难群众在接受输血之外,还能自己造血,真正站起来。”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宁波实施的是分层分类救助服务,因户因人施策,致力于推动救助服务由传统单一的物质救助,向物质保障、能力提升、生活帮扶、心理疏导、慰藉、社会融入相结合的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发展救助转型,为救助对象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今年7月起,宁波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实现“同城同标”,项目覆盖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特困人员、孤儿和困境儿童,惠及8万余名困难群众。
  原先,我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挂钩,分三档执行,存在区域差异。现在,宁波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市统一,首次突破千元大关,达1005元,在全省标准统一的地市中居首位。宁波市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月标准全市统一,达1709元。随着各项救助福利标准的提高,宁波每年给困难群体多发近1亿元的“红包”。
  柴米油盐和衣食冷暖,这是最基本的民生。对于困难群体而言,救助门槛的高低、救助申请流程的难易、救助金的多寡,无不连着。记者了解到,宁波市民政局启动了线下主动排查和线上自动预警的方式,依托智慧救助服务联合体(即“助联体”),将救助政策送到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手中,将救助服务送到百姓的心坎上,让那些因病、因残或因能力陷入贫困、窘迫生活境地的家庭重新“站起来”,确保共同富裕上“一个都不掉队”。
  在民政管理端后台的救助大数据一览中,海曙区地图上分布着星星点点的标记,便民服务中心、特困供养机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机构等网点清晰可见。点击任意一个网点,都能进入看到网点详细信息。在救助指标中,救助次数、关爱人群、救助资金支出等都为实时数据。
  宁波公共信息服务运营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刘余静表示,为救助资源的分配和布局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市民政局利用大数据精准绘制了需求地图和资源分布图,通过需求地图直观呈现困难群众人群分布、需求分布、需求量、需求集中度等指标。
  记者看到,资源分布图包括全区12个社工站、314个便民服务中心、38家养老机构、20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49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43个救助服务项目等。困难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清楚轻松地获知身边的救助资源。
  未来,大数据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或许在前去申报救助之前,数据就已经在电脑系统里“跳”出来,帮助更加“主动”地去发现识别到谁是困难群众了。
  “打个比方,大病住院花费到一定金额,我们的救助系统就会自动查找这户家庭,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宣传救助政策,经本人同意并授权核查其家庭经济状况,如果符合救助条件,就纳入到相应的救助保障范畴。”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这套未来的“大救助系统”蓝图里,将会实现救助一件事的多部门联办。一旦民政部门认定困难群众的救助身份,将能同步享受到住房、教育、医疗、人社等套餐化的救助服务,从而实现“零跑腿”享受到诸多救助保障。
  (化名)一家四口住在海曙区石碶街道石碶社区,2019年底,他因脑溢血导致肢体一级残疾,生活无法自理,家中还有2个孩子需要抚养,妻子只能偶尔打零工补贴家用。海曙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在救助数据比对过程中发现的情况,帮助他申请了低保,并给予临时救助,2020年各类救助金合计约8.2万元。
  经济问题解决了,但后续的康复、生活、家庭教育怎么办?海曙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利用“链上救助”助联体为“链接”各类资源,如联系浙东骨科医院康复医生上门传授居家康复疗法;为其家进行无障碍设施;还通过“童舟共济”困境儿童成长项目,为孩子提供学习、人际交往、生活等方面帮助。
  “线上,可以通过助联体为困难群众提供点单式、菜单式的服务;线服务热线,获取相关的救助服务资源。”海曙区民政局工作人员郑豪介绍,“链上救助”助联体是由海曙区民政局牵头,协同医保、住建、人社、教育、残联等28个部门和群团组织,以及40多家枢纽型社会组织,通过线上“链上救助”平台及线下智慧救助服务中心,链接近4000家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居民互助类社会组织,与区域内养老机构、卫生医疗机构等服务资源联动,帮救助对象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我的手工制品卖得不错,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能赚上万元,儿子的学费也有保障了。”正在海曙区周江岸旁的工作室做手工香囊。过去她靠领取低保、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度日;现在,摇身一变成为布艺文创产品“匠人”。
  51岁的是一名听力残障人士,常年待业在家,家中还有一个未成年的儿子,整个家庭仅靠丈夫做保安的微薄收入和困难补助生活。
  近两年,海曙区民政局、区残联和公益组织多方组织帮扶下,通过参加“手拉手,师带徒”“四明探农赋能增收”等项目,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努力发掘自身潜能,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如今,不仅学会了制作手工布艺品,她制作的眼罩、手袋、发带等布艺品还很受市场欢迎,月均入账近5000元。
  “我已有能力反哺社会,也想帮助那些像我一样的人,教他们手艺。”海曙区民政局为她开设了“工作室”。希望将来能带徒弟,让困难人群也能凭自己的劳动致富,在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实现其个人价值。
  “救助绝不只是单单给钱就行了,我们还必须提供物质之外的一系列配套措施,让困难群众在接受输血之外,还能自己造血,真正站起来。”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宁波实施的是分层分类救助服务,因户因人施策,致力于推动救助服务由传统单一的物质救助,向物质保障、能力提升、生活帮扶、心理疏导、慰藉、社会融入相结合的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发展救助转型,为救助对象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今年7月起,宁波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实现“同城同标”,项目覆盖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特困人员、孤儿和困境儿童,惠及8万余名困难群众。
  原先,我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挂钩,分三档执行,存在区域差异。现在,宁波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市统一,首次突破千元大关,达1005元,在全省标准统一的地市中居首位。宁波市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月标准全市统一,达1709元。随着各项救助福利标准的提高,宁波每年给困难群体多发近1亿元的“红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0-2012 宁波夜网论坛 (www.0574snyw.com)  版权所有
官方QQ:2030314199  邮箱:2030314199@qq.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