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级别
-
9
管理员
|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9月23日上午,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安徽主场活动在舒城县春秋乡文冲村举行,600多名干部群众欢聚一堂,共同分享秋收的喜悦。今夏以来,面对罕见高温干旱天气,安徽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秋粮收获平稳。
9月20日,在舒城县河棚镇龙骨村王塝田畈,稻谷簇拥成一片“金色海洋”随风摇曳,收割机忙碌地穿梭着,随着轰隆隆的机械声响起,饱满的、沉甸甸的稻穗被卷进机械中。
“虽然今年持续高温少雨,但我们村的3座水库发挥了大作用,基本保障了水稻生长用水。”龙骨村党支部、村委会主任夏玲慧告诉记者,今年年初,龙骨村实施了“两强一增”行动,村集体流转土地350亩种植良种水稻,秧苗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播种、统一治虫,此举有效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秧苗质量,了水稻产量和品质。
“这个收成来之不易啊!”在安徽合肥庐江县同大镇刘墩村,望着成堆金灿灿的稻谷,村民桑丰仓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梁丰仓说,水稻在生长期间高温,幸亏有农技人员指导科学灌溉,水稻亩产达900斤左右。
记者眼前,江淮农民的喜悦溢于言表。而在极端天候条件下,“江淮粮仓”实现平稳收获的背后,是科学种植、良种支撑以及高标准农田立下的“汗马功劳”。
9月23日下午,在国家级制种大县安徽省濉溪县的五沟镇庙前村,村部大道两侧7500亩玉米地编织的青纱帐一眼望不到边,“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宣传牌立于田间。中化现代农业安徽有限公司濉溪技术服务中心的农艺师时强强正通过卫星遥感监测玉米长势:“整体无异常,玉米国庆节前后就可以收割了。”
“咱村就这一块田!”庙前村党总支、村委会主任张锋告诉记者,从去年4月起,庙前村通过村民“互换并块”,再结合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把全村6524块平均面积不足两亩的“巴掌田”整合成了万亩高标准农田,不仅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还实现了农民增收。村民仅地租一项,每年亩均增收400元以上,全村每年增收达475万元。
“头茬稻7月底就收割过了,亩产575公斤。二茬稻亩产起码有300公斤。”在马当涂县护河镇,护河村李杨水稻种植家庭农场主杨云正在田里查看“再生稻”长势,黝黑的脸庞挂着满意的笑容。所谓“再生稻”是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收割时只割稻株三分之二部分,保留下面三分之一植株和根系,继续施肥培育,让其短时间内再长出一季稻子。如今,护河镇正在高标准农田里全面推广这种“一种两收”的新型种植模式。
保障粮食稳产、高产,良田、良法、良种缺一不可。金秋时节,在舒城县城关镇幸福村产业园,占地218亩的不同品种攻关试验水稻相继成熟。产业园内多个试验品种功能区里,满目是金黄、淡黄、青黄的稻菽,仿佛为大地铺上青黄相接的地毯。2022年,该科研承担安徽省水稻良种联合攻关新品种34项,目前,水稻因品种差异正陆续成熟。
在合肥丰乐种业,玉米种子公司副主任专家仇多传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由公司选育的玉米品种“陕科6号”已在皖北地区推广约100万亩。今年玉米授粉期间,了连续40天高温,但玉米植株并未出现“花粒”和结实不好的现象,9月底即可收获。据农业专家测产,亩产玉米1300斤左右,基本与往年持平。
“种子品质直接关系粮食产量,作为育种人,我们在选种育种时尽可能多年份、多地点反复试种,向农民朋友提供安全、可靠、无重大缺陷的种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仇多传说。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9月23日上午,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安徽主场活动在舒城县春秋乡文冲村举行,600多名干部群众欢聚一堂,共同分享秋收的喜悦。今夏以来,面对罕见高温干旱天气,安徽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秋粮收获平稳。
9月20日,在舒城县河棚镇龙骨村王塝田畈,稻谷簇拥成一片“金色海洋”随风摇曳,收割机忙碌地穿梭着,随着轰隆隆的机械声响起,饱满的、沉甸甸的稻穗被卷进机械中。
“虽然今年持续高温少雨,但我们村的3座水库发挥了大作用,基本保障了水稻生长用水。”龙骨村党支部、村委会主任夏玲慧告诉记者,今年年初,龙骨村实施了“两强一增”行动,村集体流转土地350亩种植良种水稻,秧苗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播种、统一治虫,此举有效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秧苗质量,了水稻产量和品质。
“这个收成来之不易啊!宁波桑拿按摩会所”在安徽合肥庐江县同大镇刘墩村,望着成堆金灿灿的稻谷,村民桑丰仓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梁丰仓说,水稻在生长期间高温,幸亏有农技人员指导科学灌溉,水稻亩产达900斤左右。
记者眼前,江淮农民的喜悦溢于言表。而在极端天候条件下,“江淮粮仓”实现平稳收获的背后,是科学种植、良种支撑以及高标准农田立下的“汗马功劳”。
9月23日下午,在国家级制种大县安徽省濉溪县的五沟镇庙前村,村部大道两侧7500亩玉米地编织的青纱帐一眼望不到边,“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宣传牌立于田间。中化现代农业安徽有限公司濉溪技术服务中心的农艺师时强强正通过卫星遥感监测玉米长势:“整体无异常,玉米国庆节前后就可以收割了。”
“咱村就这一块田!”庙前村党总支、村委会主任张锋告诉记者,从去年4月起,庙前村通过村民“互换并块”,再结合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把全村6524块平均面积不足两亩的“巴掌田”整合成了万亩高标准农田,不仅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还实现了农民增收。村民仅地租一项,每年亩均增收400元以上,全村每年增收达475万元。
“头茬稻7月底就收割过了,亩产575公斤。二茬稻亩产起码有300公斤。”在马当涂县护河镇,护河村李杨水稻种植家庭农场主杨云正在田里查看“再生稻”长势,黝黑的脸庞挂着满意的笑容。所谓“再生稻”是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收割时只割稻株三分之二部分,保留下面三分之一植株和根系,继续施肥培育,让其短时间内再长出一季稻子。如今,护河镇正在高标准农田里全面推广这种“一种两收”的新型种植模式。
保障粮食稳产、高产,良田、良法、良种缺一不可。金秋时节,在舒城县城关镇幸福村产业园,占地218亩的不同品种攻关试验水稻相继成熟。产业园内多个试验品种功能区里,满目是金黄、淡黄、青黄的稻菽,仿佛为大地铺上青黄相接的地毯。2022年,该科研承担安徽省水稻良种联合攻关新品种34项,目前,水稻因品种差异正陆续成熟。
在合肥丰乐种业,玉米种子公司副主任专家仇多传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由公司选育的玉米品种“陕科6号”已在皖北地区推广约100万亩。今年玉米授粉期间,了连续40天高温,但玉米植株并未出现“花粒”和结实不好的现象,9月底即可收获。据农业专家测产,亩产玉米1300斤左右,基本与往年持平。
“种子品质直接关系粮食产量,作为育种人,我们在选种育种时尽可能多年份、多地点反复试种,向农民朋友提供安全、可靠、无重大缺陷的种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仇多传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