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夜生活论坛宁波:筑好大平台 引得人才来
在宁波的创业者,大多数人对宁波人才之家不会感到陌生。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核心区域,宁波人才之家系统集成各类服务资源,为人才企业提供“一对一”“组团式”指导帮扶,无论是业务洽谈还是资本对接,都可以满足人才团队的个性化需求。贴心服务的背后,是宁波这座城市对人才的渴求与关怀。近年来,宁波牢固树立“揽才、产业聚智”工作导向,加快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为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人才是引领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近年来人才工作面临的竞争愈发激烈,宁波不断增强人才工作的前瞻性和预判性,积极打造人才沃土和创新高地。
为了下才工作“先手棋”,宁波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宁波推出人才生态建设“1+X”系列举措,包括揽才产业聚智30条和集聚顶尖人才、打造青年友好城、培育技能人才、保障人才安居、专家服务办法等一揽子政策,形成了覆盖更全面、指向更精准、支持更有力的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政策体系。
http://news.sciencenet.cn/myeditor/net/upload/image/20210902/6376619212019611629544129.jpg
在一系列政策支撑下,创新人才在宁波的集聚效应愈发凸显。宁波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合作共建的宁波弗兰采维奇材料研究所,短短2年就集聚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11名;启用东钱湖院士之家,挂牌成立镇海、余姚、宁海三地“院士之家青英荟”,全职回归甬籍中国两院院士、自主培养海外院士均达3人。
2020年4月,宁波与舟山联合实施甬舟人才一体化行动方案;2021年4月,宁波在前湾新区开设沪甬人才合作先锋区,打造承接上海高端人才和创新要素溢出的首选地。
在这些模式的带动下,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上海创新中心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126家,20多个人才项目在宁波产业化;慈溪(上海)飞地以“孵化飞入”“飞出借智”模式打造飞地升级版,通过流动式办公、物业空间共享等方式,支持宁波企业依托飞地走出去,借智研发、柔性发展。
人才新政实施以来,“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在宁波落地生根,人才引聚呈现数量和质量“双提升”的良好态势:2021年,在顶尖人才集聚上,自主培养海外院士2名,入选省“鲲鹏行动”计划2名,投入6.18亿元遴选支持两批8个顶尖人才项目;在关键人才集聚上,入选新一批国家级人才培养工程、省特级专家数量全省第一。
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说,创业的艰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宁波市人才部门切实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从2011年起实施“3315系列计划”,建立起人才成长、项目支持、企业发展、资本对接、服务保障等全覆盖持续扶持机制。
“我们专注于人工合成金刚石技术,研发和应用需要长周期,公司顺利申请到3315计划,不仅提供了资金支撑,还帮我们租厂房,为工人和专家提供人才住房。”回忆起创业历程,宁波晶钻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军安对“3315系列计划”充满了感激。
由于公司90%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受到疫情影响,张军安又碰到了难题。“没想到,人才部门主动上门,了解公司的实际困难,帮助提供一次性贷款2000万元,让我们扛过了最的4个月。”
“3315系列计划”实施10年来,共遴选人才项目1100余个,创办企业422家,近3年销售、利税均保持年均30%左右高幅增长,连续4年每年有1家国家级人才创办企业上市。
2020年9月,宁波市系统整合“3315系列计划”,升级推出“甬江引才工程”,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着手,创新人才举荐制、认定制,实现引才条件更、引才方式更灵活、青年导向更突出,以更大力度广揽天下英才。
“对于每一家申报企业,我们都组织专家到公司,实地看厂房、看设备、看订单,还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项目进行全维度考核评估,实行经费拨付必访、年度评估必访、结题验收必访、企业有需求必访等四必访。”上述负责人表示。
http://news.sciencenet.cn/myeditor/net/upload/image/20210902/6376619216693148409322429.jpg
宁波的制造业和民营经济有天然优势,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达45家,居全国城市首位,但对于正面临产业转型、经济换挡的宁波而言,无疑需要更多的科创平台和高校科研院所。
因此,宁波全力推进建设甬江科创大走廊、前湾新区等战略平台,甬江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创平台,宁波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等院校平台,全力补齐高能级人才平台短板,产业技术研究院已集聚各类人才3万多名,研发人才占比超70%。
“目前新引进的高端人才90%以上集聚在民营企业,90%的研发经费集中在民营企业,95%的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设在民营企业。”上述负责人说。
人才来了,如何留住更是关键。宁波聚焦人才所需所盼所急,把人才没想到的做到位、想到的做完美,大家亲切地称之为“贴心暖心”服务。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汪伟通过,成立了从事石墨烯薄膜材料的公司。初创阶段,宁波镇海区不仅在厂房、资金等方面提供帮扶政策,还为汪伟提供了参与企业总裁培训的机会,让科研人员尽快度过创业的 “阵痛”期。
据第三方权威机构测评,宁波人才生态指数居全国城市第6位。在工作中,宁波全力打响“与宁波共成长”和“青年友好城”人才工作品牌,将每年“谷雨”设为宁波人才日,连续15年举办宁波人才科技周,向全球人才发出“谷雨之约”“金秋之约”,推动“选择宁波,就是选择未来”深入。
同时,宁波还将目光瞄准高端人才,去年疫情期间推出“在浙里甬抱你”高层次人才云端招聘活动,率先打响招引高端人才“第一枪”,累计举办云招聘484场,帮助企业引进人才6.8万人。
在“孩子、房子、本子、身子、票子”等“关键小事”上,宁波建立协调解决机制,以“最多跑一次”为牵引,编印发布人才服务指南,让人才服务一目了然。
此外,宁波还创新推出人才创业创新全周期“一件事”服务平台宁波“人才码”,集成上线人才安家补助、购房补贴、就业补助等30余项高频服务事项,人才凭码享受公交出行、场馆健身、景区游览等10项全免费服务,今年已累计为人才专家提供免费服务超40万余人次。
“这里打造了一个做事情的生态,无论是子女入学还是团队建设,我得到了实打实的持续支撑。”作为外乡人,汪伟坚定地选择在宁波安家落户、开创事业。
百舸争流,奋勇者先。当下的宁波,正以奋斗姿态担当起“五大历史”,努力锻造硬核力量、唱好“双城记”、建好示范区、当好模范生、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在这座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城市,重才引才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这里正成为群英荟萃之地,形成智力引擎的澎湃大潮。
http://news.sciencenet.cn/myeditor/net/upload/image/20210902/6376619222421174624220803.jpg
2012年,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张驰回到祖国,宁波夜生活论坛选择在宁波安家落户,继续精密运动与先进机器人技术的相关科研工作。如今9年过去,这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广阔的市场以及重才惜才的氛围,让他,“当时的选择是对的”。
“与宁波共成长”,是这座城市面向所有青年人才发出的邀约。宁波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紧扣青年友好城打造,宁波持续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越来越多的优秀青年人才纷纷来到宁波,寻求“圆梦”。
宁波对青年人才的诚意,一如既往。根据政策,宁波对青年人才给予购房补贴、就业补助、租房补贴、生活安居补助、来甬交通补贴、7天免费入住青年人才驿站等,在中心区域建强用好启航城国际青年人才社区,推出人才公寓1279套。
在宁波的9年中,张弛不断感受到这座城市对青年人才的友好意。“研究所不数文章,宁波市鼓励我们做产学研结合的工作,市经信局还会陪我一起做项目答辩。在政策的支持下,团队的科研经费从200余万元已经增长到3800万元。”
宁波从青年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陪伴人才走好成长的每一步。宁波微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余峰自2015年起致力于第二代无线充电设备的创业,由于一开始在技术线上选择失误,企业研发走了不少弯。
“初创企业只有一次试错机会,得益于宁波市在资金和场地等方面持续的政策支持,在最的时刻不断鼓励、扶持公司,最终我们跨过,2020年实现产值1200万元。”余峰说。
近年来,宁波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持续创新政策举措,专门在“甬江引才工程”中单设青年人才专项,“青年决胜未来”,建立青年人才举荐认定机制,旨在发现遴选支持一批有真才实学、有发展潜力、堪当大任的青年人才。成长为“四青”人才的,给予100万元励。
此外,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宁波承办浙江省首届技能大赛,发放紧缺岗位技师、高级技师补贴,启动首届宁波技能大赛,杰出人才评定每年有技能人才入选。
围绕青年安家立业的“关键小事”,宁波实行了人才安家补助、购房补贴、生活安居补助等货币化政策。仅2020年就向2.3万名基础人才发放购房补贴超8.6亿元。
在多方政策的支持下,宁波引得进人才、留得住人才的良好态势不断巩固。2020年,在青年人才集聚上,新增就业大学生16.6万人,逆势增长20.3%,其中新增硕博士首次超万人,新增国家级、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均居全省第一;在海外人才集聚上,“3315系列计划”申、入选数均创历年新高,新引进海外留学生同比增长24.7%。
“我们立足打造高素质人才发展重要首选地的目标定位,让青年人才在这片沃土发光发热,与宁波共同成长。”宁波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坦言。
http://news.sciencenet.cn/myeditor/net/upload/image/20210902/6376619226341487927464473.jpg
“今年1月初宁波发布了金融支持人才17条政策,2月初我们就拿到了300万元无抵押信用贷款,极大地缓解了企业发展阶段资金紧张的情况。”提起这段融资经历,宁波致良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庆一十分感谢宁波市推出的这项人才服务“升级套餐”。
为了对人才创业创新提供全方位、全领域的支持,宁波市委人才办会同宁波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有关单位发布《宁波市金融支持人才创业创新实施意见(试行)》重磅人才政策,拿出了“真金白银”和实实在在的举措,为人才创业创新送上了“豪华大礼包”。
宁波市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就需要资本。在经过多方调研的基础上,“金融支持人才17条”通过建立“风险池”、创新信贷产品等一揽子支持人才创业创新的金融举措,为人才企业提供从初创期、成长期到发展壮大期的全周期金融支持。今年来,已有93家人才企业获得贷款6.2亿元,平均利率4.6%。
宁波部门将推出“四首一全”,即对人才企业经认定的首笔贷款、首次股权投资、首次登陆资本市场、首次开展融资租赁进行补贴,对“微担通”费用进行全额补贴。
作为较早进入宁波创业的企业,此前宁波致良新能源有限公司也入选了宁波市“3315资本引才”项目,获得了来自宁波市的2000万元资金支持。
“和过去传统主导的引才模式相比,这次更为我们市场开拓和融资提供了便利,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而且区人才办对企业需求响应速度很快,他们主动与合作银行联系,最终让我们得到了无抵押信用贷款。”谢庆一说。
根据“金融支持人才17条”政策,着力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通过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以市场化手段撬动数十倍、上百倍的信贷资金、社会资本和其他金融资金,促使金融机构加大投入。
宁波融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励俊波表示,小微企业大部分是轻资产,初创期没有银行认可的可抵押物,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存在的问题。
“在政策出台后,我们配合做后续的金融服务,为企业向银行贷款做,财政+金融+产业的模式,也为人才引进企业做征信。目前宁波超过30家银行与我们合作,2020年在全市投放超过100亿元融资金额。”励俊波说。
同时,宁波鼓励融资租赁公司开发“科技租赁”“租金+股权”等融资产品,为人才企业采购新设备和补充流动资金提供多元融资渠道。励俊波表示,“人才保”作为“准公品”,宁波融资有限公司从4月份起投放了20家企业、共计1亿元,未来还会根据行业细分做相应政策配套,争取完成投放8亿~10亿元产品的目标。目前,有42家人才企业通过“人才保”产品获得了1.4亿元贷款。
金融支持人才创业创新,不仅为人才企业蓬勃发展提供机遇,更为宁波在产业发展的“星辰大海”中乘风破浪激发新活力。
http://news.sciencenet.cn/myeditor/net/upload/image/20210902/6376619239615207987820346.jpg
“谁有本事谁揭榜,谁能冲得上去、拿得下来,就大胆使用、放手使用,让广大人才在科研攻关中大显身手、施展才华。”聚焦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宁波面向全球发布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需求,通过“揭榜挂帅全球引才”专榜,邀请人才揭榜攻关,为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集聚智慧力量。
长期以来,有一个难题始终困扰着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在攻坚汽车内饰功能件及其智能化控制系统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期间,他们遇到了困境:电容柔性电如何满足在铝、木材、塑料或织物材料和智能交互材料上的适配,并且寿命能够达到10万次?
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研究院的柔性电子团队一直深耕有机电子元器件领域,恰好可以解决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面临的问题。
“宁波发布的揭榜挂帅全球引才专榜,是把高校科技资源和宁波当地产业需求进行对接的最有效手段。”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宁波“揭榜挂帅”引才模式依托“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聚焦产业链补链强链,面向全市1859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102家高新技术企业、71家产业技术研究院、45家单项冠军企业、71家高校院所征集技术需求,经市内外专家、顶尖人才、智库多轮论证,分产业化示范、技术攻关、前沿探索3大类,面向全球累计发布榜单356项,榜金总额超过115亿元。
同时,宁波还通过宁波科技大市场“主动对接”,挖掘需求,为企业和科研机构“牵线搭桥”,线上线下发布公告“全面撒网”,吸引更多掌握核心技术、具备攻关能力的创新人才和领军团队积极参与揭榜。2020年,宁波科技大市场布了100项难题,对应43项需求,签订30项协议。
此外,宁波还吸引20所知名高校院所、37家产业技术研究院、26家单项冠军企业的232个人才团队联手“揭榜”破题,通过双向选择、多方论证,合力攻克科研难点、技术堵点。
宁波卢米蓝新材料有限公司专注于OLED显示屏发光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但是高稳定性、高纯度的OLED材料核心技术仍被国外龙头企业所垄断。为了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就需要在OLED上游关键材料上布局,并实现产业化生产。
“我们连续两年参与揭榜挂帅,通过科技大市场发布需求,找到适合的厂家进行生产,同时通过平台与行业领先的科研团队合作,持续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宁波卢米蓝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据介绍,对揭榜成功的人才团队,宁波按照研发投入的20%,财政上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资助总额超7亿元,全面激发人才团队创新攻关积极性。今年,宁波市已发布首批140项榜单,第二批44项榜单预计本月发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