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0-6-28 15:28:01

宁波水磨论坛**成长中的烦恼:“中国制造2025”的“宁波径”

  作为中国的排头兵,近年来,宁波在城市规模、经济总量、基础设施、服务功能等方面都迈上了新台阶,但“成长的烦恼”逐渐多了起来。在资源、、劳动力成本等制约因素加大的背景下,依靠资源等要素驱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不灵了。
  回顾往昔,从无到有,从打破国际垄断到自主研发,宁波且行且努力;展望未来,**成长中的烦恼,宁波借力新材料产业与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正在努力趟出一条“中国制造2025”的“宁波径”。
  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刘奇在专题调研新材料产业时强调,新材料是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石和先导,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新材料使之成为宁波重要的支柱产业,加快建设新材料科技城使之成为宁波响当当的金名片。
  拆开智能手机,一张张厚度不到1毫米的反射膜、增亮膜等光学膜摊在了记者面前,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徐赞介绍,当前,电脑、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屏幕中都要使用这些光学薄膜,而这些也是该公司的核心产品。
  但是,2008年前,光学薄膜却是中国企业从未涉足的尖端领域,国内电子产品生产厂商的需求全部依赖进口。
  2008年,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的博士放弃界500强企业通用电气的优厚待遇,只身来到宁波创业,创立了激智科技。
  当时日韩四家企业占据着全球80%以上的光学功能薄膜市场份额,跻身这种高垄断市场实属不易,掌握这一技术的过程也充满着艰辛。没钱购买昂贵的生产线怎么办?那就自行设计,委托国内厂家制造。国内制造生产线%怎么办?那就多次反复推敲设计,提高良品率。
  2009年3月,由设计的国内首条成熟的光学薄膜生产线投入试产,一举打破了国外对光学扩散膜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目前,激智科技的客户包括国内的长虹、海信、海尔、TCL、创维以及国外的三星等大公司。产品也由单一的扩散膜扩展到反射膜、增光膜、膜等其他功能性薄膜。2014年,该公司产值接近5亿元,成为全球光学扩散膜行业的前三强和国内光电膜行业的“领头羊”。
  创业创新的故事并不仅仅发生在激智科技,在宁波北仑保税区,浙江金瑞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达晰正在厂房里忙碌着。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产业,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半导体“消费大国”,虽有庞大的消费市场,但令田达晰遗憾的是我国半导体硅材料行业还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据他解释:硅材料是支撑半导体技术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基础功能材料,在当今全球超过3000亿美元的半导体市场中,99%以上的集成电都是用高纯优质的硅抛光片和外延片制作的,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竞争,日本、和美国的四大硅片公司几乎垄断了全球90%以上的销量。
  以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契机,联合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及院士工作站为科研平台,研究开发8英寸硅片加工、外延片制备、硅片分析检测等8英寸硅片产业化全套生产技术,全面提升国产8英寸硅抛光片、外延片的供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8英寸硅片生产企业,进一步巩固了金瑞泓在国内硅材料行业的龙头地位。
  据悉,目前金瑞泓每月可生产4万片8英寸硅片,预计年底产量可增加至10万片每月。田达晰强调:“现在国际上硅片的先进生产技术我们都已经掌握,包括最先进的12英寸硅单晶生长技术。”
  作为全国首批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以及全国新材料产业“十二五”规划的重点的宁波,站位创新“风口”,积极筑实新材料产业布局先发优势。
  2009年8月,宁波市发布了《宁波市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把新材料打造成宁波的支柱产业。2013年8月,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建设正式启动。
  据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管委会副主任杨正平介绍,科技城将链接全球新材料高端创新资源,推进人才、科技、资金、信息等要素高效对接,努力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创新中心。
  展开宁波发展蓝图,至2020年,宁波预计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2020年达到3500亿元,2030年达到8000亿元。
  在美国“再工业化”、欧盟“新工业”、日本“重振战略制造业”以及“工业4.0”等战略提出的大背景下,制造业再次回归到国际视野中,并成为关注的焦点。
  智能制造装备是在融合现代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拟人化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智能化的、人机交互、决策和执行技术,实现设计过程、制造过程智能化的装备。
  作为21世纪制造业的核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已然引起来全球和国内众多城市的战略重视。智能制造装备能有效提升制造行业研发和生产制造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重振制造业,复苏经济的重要途径。
  2015年3月2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10大领域,推进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实现制造业升级。
  东方大港,万商云集。大吞大吐的地利,宁波水磨论坛重商亲商的人和,的天时,宁波临港重装备产业其来有自、底蕴深厚。
  至2007年,宁波形成了船舶修造、注塑机、气动件、紧固件、模具、铸造、轴承、汽车及零部件等八大优势产业,40多种装备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跻身中国装备制造业重镇。
  20年前,日本三协公司占据了国际上近90%八音琴机芯的市场。1991年,广交会归来,韵升集团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就攻克了八音琴制造的关键技术及工艺,韵升的八音琴自此一鸣惊人。
  10年前,作为计算机的核心部件——KPM产品的核心技术掌握在日本、美国和企业手中,韵升集团一口气投入了上亿元研发“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体”技术。2006年,“韵升”终于掌握了该领域的尖端技术,成功推出KPM产品,成为国内首家拥有此项自主研发技术的企业,两年即收回全部投资。
  现如今,韵升还致力于伺服电机及自动控制周边设备的研发与生产,依靠自身力量,自主研发成功伺服电机及其控制系统,打破了国外垄断,解决了进口替代问题。
  宁波韵升总经理竺晓东表示,为迎接后工业时代的挑战,韵升又提出了以智能技术为特征的机电一体化的产业目标,目前正步入工业机器人、混合动力汽车核心部件等新产业领域。
  在宁波,瞄准智能制造装备的企业还有浙江柏同机器人公司。该公司原是一家从事水刺无纺布的传统型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深感智能制造装备市场潜力,决定向工业机器人领域发起挑战。目前已面向市场推出了10kg级到165kg级等多个数量级的工业关节机器人和机器手,其自主研发的六关节机器人伺服控制系统及高性能高精度伺服电机填补国内空白。
  此外,慈星集团攻克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智能控制、高品质复杂花型编制和针织物模拟自动识别等关键技术,生产的全自动电脑针织横机,居世界领先水平,成为全球电脑横机前三强。
  当前,宁波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正经历着,并逐渐成长,已初步形成了一批高档数控机床、电脑针织横机、工业机器人和智能仪器仪表等拳头产品,在全国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作为曾经的排头兵,宁波有着与生俱来的港口优势。宁波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中国华东地区的工商业城市,也是浙江省经济中心之一。宁波开埠以来,工商业一直是宁波的一大名片。特别是以来,宁波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显示出巨大的活力和潜力,成为国内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当前宁波正处于城市转型、经济转型的重要关口,过去引以为豪的优势、民营经济优势、计划单列体制优势正在弱化,面临的空间、资源要素、用工成本制约日趋突出,继续依靠传统方式保持快速发展的子已经越走越窄,越来越难以为继。
  制造业作为国家发展的支柱产业,正在全球迎来二次发展的阶段。据业内人士分析,的制造业享誉全球,而中国的制造业与之相比,主要是装备不同,而装备差距主要体现在材料上。“同样的一种装备,宁波水磨论坛我们的使用寿命是两年,别人的使用寿命是10年甚至更久。为什么?材料不同。”
  早在20年前,没有人能想到互联网会改变整个世界,站位创新“风口”一切皆有可能。在宁波市发展和委员会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处处长华弼天看来,一个材料可以改变创造一个产业,然后甚至改变整个经济发展,宁波发展新材料产业是有非常大的空间的。
  2013年8月28日,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正式建设启动。而在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扩大)会议上,宁波市市长卢子跃强调,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努力把新材料科技城打造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科技创新特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每一个城市的发展实际上和这个城市的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的匹配度有关系。华弼天认为,“城市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兵科院宁波分院这两家国家级科研机构为宁波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高校为宁波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后备人才,宁波大学、诺丁汉大学、宁波工程学院等一批本地高校设立了与材料相关的专业。
  此外,连接创新链上下游,宁波开展协同创新的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目前有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宁波市新材料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超高量聚乙烯纤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三个联盟。
  研究新材料的院士工作室落户宁波、国内大院名校也纷纷将技术转移中心搬到了宁波。华弼天介绍,宁波新材料方面的总量和技术全国领先,拥有一批填补空白的企业和技术
  根据宁波市统计局数据,2014年宁波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8.9亿元,同比增长7.6%。2014年宁波市规上工业总产值13789亿元,其中新材料规上企业生产总值为904.8亿。
  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技术和进步处处长蔡克俭介绍,发展智能装备产业被视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和信息经济壮大的关键突破口。“结合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宁波市将重点发展智能机械和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及关键零部件(系统)、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高端机械基础部件等产业领域,同时开展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
  据了解,至2020年,宁波全市智能装备产业规模将有望超过1000亿元,形成年产8万台成套装备、机器人整机的产能规模。
  风从海上来,阳光正好,经历过沉淀的海港新城——宁波,已鼓起风帆,华丽起航。届时新材料产业与智能制造装备将真正成为宁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引擎”、城市形象的“金名片”。(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宁波水磨论坛**成长中的烦恼:“中国制造2025”的“宁波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