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不同的声音 fouo3vx4
6月18日凌晨,中国资深外交家吴建民因车祸不幸去世。从此外交界又失去了一个理性的声音。
吴建民被认为是中国的“鸽派”,在信武力的当今世界,“鸽派”是软弱的代名词。吴建民说,现在仍有很多人“还有战争与革命的惯性思维,总想着打一仗”。去年3月,吴建民在国防大学演讲时说:“第一,外交大权归中央,外交部不擅权。我们所做的决定是在中央的领导之下,没有一件是外交部自作主张。第二,中国想大发展必须有良好的外部环境。第三,外交硬很容易,软很难。难在讲的道理要能站住脚,能让人信服。有时候需要一些妥协才能赢得人心。”这是他对那些不理解他的人的回应。
《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常有一些激进言论,吴建民对该报主编胡锡进曾经提出过批评。他说:“去年胡锡进请我参加环球时报论坛,有个开场白,他一上来把这个世界讲得一塌糊涂。我说你们的眼睛里没有全局啊,世界大势你看不到,抓不住主流。我心里说这就是今天的中国,他是报社主编,很有学问的,但是搞不清楚状况。”胡锡进对此发文回应,称“吴建民是典型鸽派”,并说他代表了少数中国旧外交官的思维方式:只有他们懂外交,而且应当由他们完全主导外交,媒体插嘴完全是添乱。
2014年,吴建民与军方学者罗援在凤凰卫视栏目《寰宇大战略》中也有过激辩。网友们称,这是中国最大鸽派和最大鹰派的“辩论”。罗援在节目中表示,“他(吴建民)是理性的鸽派。我跟吴大我国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郑华国使有很多接触。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他们的辩论,反应的是中国民众认识世界的两大潮流。吴建民说:“这两大潮流在这那里较量,国际形势让你眼花缭乱,你可以看到这两股潮流较量的影子。世界大变化,中国大发展,大家有不同的经历,对世界的看法有各种差异,这个各种看法的差异的出现,我想是自然的。我的看法,我今天讲话的目的也是这样,推动大家思考,判断一种思想正确与谬误的标准是什么?就是我们党所提倡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他说道,“比起万马齐喑,我更喜欢百家争鸣。”
5月18日出版的第517期《人民论坛》杂志,刊发了吴建民的署名文章《当今哪两股思潮特别值得警惕》。文章指出,当今世界有两股思潮特别值得警惕:一股是民粹主义的思潮,另一股是民族主义的思潮,这两大思潮正在全球范围内泛滥。文章中说“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在中国都有很大的欺骗性,因为民粹主义者打的是‘为民请命’的旗号,好像只有他们最关心人民的疾苦。而鼓吹民族主义的人则往往披上‘爱国主义’的外衣,好像他们是最爱国的。你如果不赞同他的看法,就是‘汉奸’。民粹主义也好,民族主义也好,尽管他们列举的我们社会中面临的挑战是事实,但是他们提出的应对方是错误的,是要把中国引向歧路。民粹主义的要害是反对改革,民族主义的要害是反对开放”。
著名时事评论员邱震海说:“他(吴建民)的观点虽不无争议,但谁也无法否认在其观点背后的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热爱,以及那种充满理性的思维方式。”尽管吴建民的观点不能为所有人接受,但允许争议的存在正好说明了我们时代的民主与开放。正如吴建民所说:“比起万马齐喑,我更喜欢百家争鸣。”而和吴建民观点存在较大分歧的胡锡进,在闻听他逝世的噩耗后说:“吴大使与我有过论争,然而我相信,多元观点并存是中国社会最宝贵的正元素之一。愿仙逝的吴大使走好。”《解放军报》法人微博“军报记者”发布微博称:“他(吴建民)的一些观点,我们虽然不能苟同,但是今天开放的中国、自信的中国需要不同的声音,并在观点交锋中去伪存真,凝聚爱国的共识与行动。逝者安息。”
我们看到,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吴建民观点的人,有一个共识,都认为我们的社会需要“多元观点并存”,“中国需要不同的声音”,“比起万马齐喑,我更喜欢百家争鸣。”
2016.6.2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