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三好学生
在国内,当你说到“三好学生”这个词,学生和家长应该都是熟悉不过的。80、90后的大部分人可能都曾荣获过这个光荣的“三好学生”称号。但我们仔细想想,我们很多人好像并不喜欢这个词。
不喜欢是很正常的,因为“三好学生”总是少数的,大多数人往往只有一好,或者一好都没有(至少从奖状上看是这样),这些大多数肯定不喜欢“三好学生”,因为他不是所谓的“三好学生”。
从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来看,不光是中国,还是在海外,日后成为大企业家和科学家等社会热衷的人才,很少有人曾经是三好学生。在中国,三好学生大部分都评给了前三名的学生,这就导致中国的“三好学生”大多是成绩好的学生。但实际上,这些成绩好的“三好学生”在社会上默默无闻的大有人在。
但凡在历史上作出有成就的人,很少有状元出身的,甚至像《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到老也没能考上进士。这又说明什么呢?
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曾经有这么一段话,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但不要考前三名。百度的李彦宏也有类似的表述。他们这些互联网大佬,为何都不约而同地反“三好”呢?
很显然,所谓的“三好学生”有不少弊端,不光是对“差”学生而言,对“好”学生也未必是一件好事。饮食方面怎样冶白电疯
“三好学生”无疑是红皮型白癜风的常识有什么对成绩好的嘉奖。但一个学生要做到的,不仅仅是学习好那么简单。他需要全方位的成长。看一个人更是如此,不能只看中他的成绩,而是应该综合地看一个人。成绩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正如一个哲人说说,真正的教育不是提高他的学习成绩,而是让他成为他自己。
其实,无论哪一个学生,都有好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再好的“三好学生”其实也是有缺陷的,再差的学生身上你说白癜风的食谱在那能找到也绝对有闪光点。我们不能简单地看待一个人。因为作为一个学生,他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他的人格还不完全定型,他拥有很多不确定的未来。作为教育者或者家长,我们不能用以偏概全的思维来要求一个孩子,更不能以唯成绩论来判断一个孩子的“好”与“坏”。这是以前应试教育的错误思维。我们应该更加全面地教育孩子,让他们成为一个更加全面的人。
“三好学生”最大弊端就是标签化。如果一个学生长期浸润在“三好学生”的虚荣心学习和成长,那么日后,也许他会更加努力学习知识,但他也丧失了学习其他技能的机会和欲望。也许他学习能力很强,学什么都很容易,但是他会逐渐丧失个性,也许他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但他很难成为社会上真正需要的人才。因为社会要求的,人们期待的绝不仅仅是学习这么简单。
“三好学生”对“好”学生也会产生一种误导,在中国目前还是唯“成绩论”的所谓“三好生”的大环境下,他们因为这种并不恰当的鼓励,会一问专研学习,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学习。他的学习生涯也会注定不全面。
“三好学生”对差生,也并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大部分的差生(也许综合看他更像一个真正的“三好生),因为总是评不上“三好学生”,反而逐步成了一个自暴自弃的孩子。
因此,“三好学生”无论对“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是不好的,正如前一段时间,“五道杠”现象被纷纷吐槽一样。因为也许真正的真相是“好学生”并不好,“差学生”并不“差”。我们不应该用“三好学生”的标准来界定一个学生,而是应对每一个学生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
页:
[1]